小小绣品“绣”出百万年收入-资讯中心
2014-10-19 01:45:08 来源:缝配信息网
小工艺撑起创业梦
“纺线织布绣牡丹,布依刺绣美名扬。农忙地里把活干,农闲飞针又走线”。这句在罗平县鲁布革乡多依河一带布依族群众中流传的顺口溜,讲的人名叫刘正凤,今年50岁。不识字的她不但通过勤劳和智慧让自己富裕了起来,还带领万峰湖畔村寨的布依族妇女以及邻省贵州、广西的村民,拿起绣针创作刺绣产品,共同致富。
刘正凤因家境贫寒,小学毕业后就回家务农。随着鲁布革乡多依河风景区的开发,她做起了手工艺品生意,然后拿到景区周边或农贸集市上摆摊售卖。几年下来,总收入还不足1万元,微薄的收入使她意识到,要致富就要有一股闯劲。
刘正凤自小跟随长辈学习刺绣,多年来积攒了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,无论蝴蝶、花枝还是兰草,绣品色彩艳丽饱满,颇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。“我曾经赊布来绣,因为绣品和食品不一样,不会过期,可以一直做。”刘正凤在小有心得和成绩后,还免费带了10几个徒弟。慢慢的,她发现这些民族绣品非常受欢迎,以此维持生计不成问题,于是她大胆地盘算起扩大经营的事,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,她用不起眼的小工艺支撑起了自己的创业梦。
拓宽销路走出国门
2008年8月,刘正凤注册成立了罗平县多依河正凤布依制品有限公司,为进一步拓宽销路,刘正凤还在云南民族村开设专卖点,大部分绣品因此有了稳定“婆家”,多销往新加坡、韩国、美国、英国等国家和地区。跟随刘正凤刺绣的姐妹也增加到了120余人,月收入近3000元。
“人工绣品固然受欢迎,但因制作周期长、成本高,很多顾客因其不菲的价格望而却步。”刘正凤当机立断,利用贷免扶补贷款进机器,实现人绣和机绣相结合。”32.8万元一台的绣花机很快到位了,可光学机绣的学费就要3万元。刘正凤立即进入学习状态,不到两个月时间,她就掌握了机绣技术。以一双绣花鞋为例,机绣的销售价由人工制作的600至700元降至100至200元,大受顾客青睐。2013年,刘正凤的产品总收入达100万余元。
小小的绣花制品年销售收入达上百万元,可刘正凤没有满足,她想在每件绣品传统的图案中,再融入当地特有的文化内涵。刘正凤拿起一个精致的小荷包向记者诉说起其中奥秘:“你看,以前荷包上只有传统的花朵纹理,现在我加了些新花样,还绣上了多依河景区风情、鲁布革留念等字样,更有纪念意义了。”
相关热词搜索:
上一篇: 缝机技术研发紧跟自动化市场-资讯中心
下一篇: 缝制设备智能科技应用对服装产业的影响-资讯中心
评论排行
- ·拉筒、针板(1)
- ·蔡杰飞样本(0)
- ·2015.5.16---18 郑州缝制展(0)
- ·上海国际服装科技装备展...(0)
- ·求购小型熨斗(0)
- ·大洋裁布机---永发总代理(0)